《水浒传》中的梁山好汉们大多是威风凛凛、正气凛然的英雄,他们义薄云天、勇武过人,深得读者的喜爱。然而,除了这些极具传奇色彩的豪杰外,书中也有一些人物,虽不失英气,但却显现出许多平凡人的特点,尤其是在面对强权时,他们显得格外“识时务”,甚至有些“欺软怕硬”的倾向。这些人物的性格复杂且矛盾,他们有英雄的一面,也有被时代所逼的无奈,和那些纸上谈兵的书中人物相比,他们显得更为真实,更像是历史中曾经出现过的普通人。
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这些人物,看看其中是否有令你印象深刻的角色吧!
其中之一是陈达。水浒原著中给他留下的赞诗中写道:“每见力人能虎跳,亦知猛虎跳山溪。果然陈达人中虎,跃马腾枪奋鼓鼙。”这首诗可见,陈达有着过人的勇武,他的形象一度让人联想到猛虎。然而,和其他梁山好汉不同,陈达加入梁山并非因为家破人亡,亦非单纯的英雄志向,而是被人主动拉拢加入的。这背后与史进的友情息息相关。
展开剩余77%史进与鲁智深的关系较深,而当他在华州遭遇危险时,宋江及时相助,最终救下了史进。为了感恩,史进带领了朱武、陈达等人一起加入了梁山。陈达也因此成为第八十一个上山的好汉。尽管在梁山一百零八将中,他排在第七十二位,名次并不高,但这并非因为宋江有所排挤,而是因为陈达的武艺平平,智谋也没有特别突出的地方。与他同为少华山出身的史进和朱武,一个擅长武艺,一个足智多谋,陈达与他们相较,明显逊色。
说到陈达的“欺软怕硬”,有一个事件便足以证明。在一次征讨行动中,陈达和朱武起初为了争抢一个地方而爆发了争执,陈达口不择言,甚至恶言相向,骂道:“你们两个闭了鸟嘴!”然而,面对自己选定的目标——华阴县时,陈达却急功近利,直接挑选兵力出征,不顾朱武的意见。最终,当他们路过史家村时,史进拦住了他们,面对史进,陈达立刻收起了之前的傲气,不仅言辞恭敬,还主动表示“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”。然而,史进并未对他温言软语,直接和他交战,最终将其擒获。尽管陈达参与过许多战役,如征讨芒砀山、攻打大名府等,但一直未能立下赫赫战功,直到昱岭关之战时,他与史进等人联手巡哨时,遭到埋伏,最后被乱箭射死。
吕方则是另一个复杂的角色,他被原著描述为“头上三叉冠,金圈玉钿,身上百花袍,织锦团花。甲披千道火龙鳞,带束一条红玛瑙。骑一匹胭脂抹就如龙马,使一条朱红画杆方天戟”。从这段描写来看,吕方是一个外表威武,气宇轩昂的英雄人物。吕方的家乡位于潭州,也就是今天的湖南长沙附近。受吕布的影响,他不仅学习使用方天画戟,还模仿吕布的服饰打扮,因此得到了“小温侯”的外号。
吕方上梁山的过程颇具戏剧性。因一次贩药的生意失败,吕方身陷困境,最后只得在对影山落草为寇。其间,他与郭盛因争夺山寨发生过激烈冲突。正是在这个时候,宋江率领一支队伍途经清风山,碰巧路过正在与郭盛激战的吕方。见两人争斗不休,花荣出手以一箭制止了两人,这也成了吕方第一次服软的契机。吕方因此决定归降梁山。后来,吕方和郭盛成了宋江的亲信,常年保护其安全。而吕方的第二次“认怂”则发生在方腊之战中,他与石宝大战了五十回合,最终因感到力不从心而选择了退缩。尽管他聪明机警,但他却因此失去了足够的勇气和决断力。最终,他在乌龙岭因冒进与方腊军的白钦同归于尽,葬送了自己的性命。
再来看看李逵,一个梁山好汉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李逵因其蛮力而著名,虽然他的武艺不算高强,但凭借惊人的力量和对主子的忠诚,最终跻身天罡星排名第二十二位。尽管李逵曾在与李云对战时,和燕青交手时,屡次败北,但他依旧凭借其狂暴的脾气和蛮力在梁山中占据了一席之地。一次,李逵独自外出喝酒,却因为酒后没带钱,想要“吃白食”,结果被韩伯龙逼迫结账,李逵因而愤怒,将韩伯龙杀死。这个行为,显示了李逵那种暴躁、缺乏理智的一面。可当面对焦挺时,李逵却彻底落了下风,三次被放倒,最终不得不选择逃跑。可见,李逵的武力和胆略远不及他的名声那样响亮。
这些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无疑给《水浒传》增添了不少色彩。除了体现了豪杰的壮丽与英勇之外,他们身上还展现了普通人的局限与软弱。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细腻的刻画,使他们在读者心中既令人钦佩,也让人感到失望。正是因为这些丰富多维的性格特征,《水浒传》才得以成为四大名著之一,历久弥新,传世不衰。
发布于:天津市粤友钱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